某行业媒体副总编辑告诉《传媒茶话会》,目前,一些转企改制的行业媒体,不再享受国家拨款,自收自支,资金短缺问题严重——技术迭代升级要钱,留住人才要钱,新媒体考核需要钱。没有国家投入,甚至享受不到县域媒体融合的政策支持。
同样是做客户端、产品开发与迭代、产品运营,单就支撑某些互联网平台产品正常运转的巨量服务器而言,其采购成本与运维成本对任何一家传统媒体单位来说都是天文数字。
缺乏资本对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主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周劲指出,投入不足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在技术、人才层面:
技术支撑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基座基石,技术哪来,靠的就是资金投入,现在很多传统媒体支撑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依靠“服务外包”完成,缺乏自己的新媒体技术人才和研发团队,在技术支撑上被别人“卡了脖子”。
目前地市级媒体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的薪资待遇难以提高,有能力有才气的青年才俊通常不会囿于地市级的发展空间,转而寻求薪资更高、发展空间更大的央媒和省会城市媒体。
周劲指出的后一个问题也广泛存在于其他传统主流媒体中,媒体人才经费投入不足,薪资待遇低成为很多媒体人跳槽、转型的直接诱因。
“资本对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媒体融合的血脉。”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卜彦芳认为, 没有资金投入就无法真正实现的融合发展的启动和深入推进,“情怀”和行政力量都可以短期起作用,但不能长久依赖于此,也很难形成良性循环。
既然资本很重要,而且传统主流媒体缺乏资本,那么,资本运营能力提升就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
主流媒体亟需提高资本运营能力
近两年来,周劲曾在多种公开场合呼吁主流媒体要重视资本运营,并提出“财务总监是报社最关键的人才”的观点。
在周劲看来,资本运营作为媒体深融的催化剂,能够以少量的自有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让传统媒体驶上转型的快车道,但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体制机制的制约,资本运营也一直是传统媒体的短板。
目前很多主流媒体,除了一些完全或部分靠财政供养的未转企改制的媒体,都是自收自支,需要自己去市场挣。但有时挣的钱不够花,或没有及时到位,或因为战略规划、布局需要提前投入资本,这就很容易出现资金缺口,这时资本运营就派上了用场。
“挣的钱少了,自我积累不足很难撬动融媒体传播矩阵的建设与运营;建设的新媒体平台在与互联网起家的新媒体竞争中不占上风,新的造血机制还未见效;建设和运营融媒体传播矩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卜彦芳谈道,“三合一”造成的资金窘境几乎是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最软肋,这决定了主流媒体开展资本运营的必要性。
何为资本运营能力?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认为,资 本运作能力是获取资本或者有效投资的能力,即在需要资本的时候能够有效获取资金,而在有富裕资金的时候能够投资到好项目上。当然,资本运作能力也包括组建各种基金来利用社会资本。
目前,对大多数主流媒体而言,资本运作能力主要表现在郭全中所说的前者——需要资本的时候能够有效获取资金。
但实际上,这方面是媒体的短板。
郭全中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媒体缺乏高素质的资本运作人才,导致资本运作能力薄弱;
二是媒体自身产品现在经营能力弱,难以获得足够的现金流维持自身发展;
三是由于政策限制,除非国有传媒类上市公司否则不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有主流媒体,这也影响了传统主流媒体的引资范围;
四是传统主流媒体也没有打造出足够优秀的产品和应用,导致难以吸引足够多的资本关注。
整体来说,传统主流媒体的整体资本运作能力相对薄弱,优势较小、而挑战很大。
主流媒体增强资本运营除了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还能通过资本融合的“鲇鱼效应”来倒逼改革。
光明网总经理陈建栋曾表示,传统媒体的机制体制,尤其是落后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已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兴媒体的重要障碍。而多年的实践表明,仅仅依靠内部的自觉,很难实现彻底改变。而通过资本融合,借助资本的力量,则有望改变这种状况。
陈建栋指出,资本的进入,既代表市场对新媒体企业规范化、市场化的认可,同时也要求新媒体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实现回报的最大化。这种要求,自然会成为一种倒逼力量,要求媒体改革不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的机制体制。
资本运营既然这么重要,那么该如何提高资本运营能能力?具体有哪些资本运营途径和可供参考的模式?
主流媒体如何运营资本?
提高资本运营能力首选需要“基础设施”建设。
就此问题,郭全中从理念、人才、产品的角度给出三点建议:
一些主流媒体仅守着自己营收的一亩三分地,关起门来搞融合,缺乏通过外部资本来壮大传媒产业的意识。
郭全中建议,主流媒体要先从理念上高度重视资本运作,玩不好资本运作“游戏”,大型主流深度融合就是一句空话。
二是,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引入高素质的资本运作人才。
《传媒茶话会》了解到,目前一些市场化的主流媒体,比如新华网,设置了专门负责投融资的投资公司,专人负责从外部引入资金。
三是打造优秀产品和应用,对外部资本产生切实影响力和吸引力。
优秀的产品和项目是吸引投资的关键。成都某财经媒体经营负责人也曾告诉《传媒茶话会》,缺钱就会干不了事情,再好的方案也执行不下去,不能清偿债务,信用等级也会恶化。找钱可以寻求项目融资、项目贷款等,只要有好的项目就有很多种方式找钱。
具体有哪些方式解决媒体融合缺钱的问题?
1.上市融资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东方网、浙数文化、华媒控股等多家媒体剥离出其经营主体,完成转企改制,顺利登陆A股融资上市。但融资上市的门槛并不低。
今年5月份,川网传媒登陆创业板,从筹划上市到正式登陆A股,花了近7年时间。2016年年底,上市申请被发审会否决。“二进宫”才上市成功。
新华网从2013年1月首次出现在证监会待审企业名单,到2016年10月28日正式上市,也花了3年多的时间。一度遭遇IPO“堰塞湖”,没有抢得入市门票。
另外,盈利能力、资本构成、财政购买服务营收比等因素都决定了能否成功上市。
卜彦芳认为,收购、兼并、重组、上市等资本运作的方式,对于传统主流媒体来说面临着不少操作方面的难题。由于是文化传媒组织,在资本运作时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舆论引导等社会效益更为重要,这也提升了资本运作的难度。另外还面临体制的约束,主流媒体本体在资本运作时会遇到来自于身份性质的一些难题。
2.争取基金投资
《传媒茶话会》梳理发现,目前,国家级与传媒产业相关的国家级基金有四个,分别为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央视融媒体产业投资基金。另外,广东、海南等省份也成立了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
2011年设立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以股权投资方式,扶持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娱乐休闲及相关重点文化行业发展。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出版、中国教育出版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出版社就获得过该基金的投资。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成立于2017年,由国家网信办和财政部共同发起共同发起设立,聚焦互联网重点领域,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互联网创新发展。 界面财联社、封面传媒就获得了该基金的投资。
3.引进战略投资者
周劲建议,主流媒体可以将运营良好、有盈利模式的经营项目剥离出来,成立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比如澎湃、封面、界面等,通过资产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等,获得了大量资金。
4.申请产业项目资金
自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强化资金保障,加强政策支持,形成政策保障体系,支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今年2月,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公布《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媒体融合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项目补助和项目奖励两种方式,对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和成长项目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
山东省济南市2017年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十三五”时期,每年安排2000万元,连续投入五年,设立媒体融合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
周劲谈道,主流媒体应注重申请各类产业项目资金。2021年盐阜大众报“影像盐城”数据库项目获得政府1000万扶持。
在资本运营方面有没有好的参考案例可供借鉴?
“体制内的媒体资本运营模式,较好的是湖南广电和封面传媒。”卜彦芳认为,前者构建了“传统广电+视频平台+上市公司”“三环相扣”的驱动模式,后者打造“科技+资本+产业”的三环联动。
具体而言,湖南广电实现电视台与视频平台相扣,传统广电努力推出“头部”内容,以赢得广告收入。网络视频为头部内容、长尾内容提供了后续经营的空间;
湖南广电能以芒果TV为核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不断拓展新业务形态,从内容生产、运营推广、IP版权开发、艺人经纪及衍生产品,实现了从快乐购到芒果超媒的版图跨越。
封面传媒在智能科技方面发力,成立封面科技公司,以此公司为主进行资本运作。吸引外来资金也主要通过封面科技进行,不直接投资于封面新闻,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可以消解资本干预舆论的风险。未来可能形成“内容+科技+上市公司”的模式。
文中图片由花瓣美素提供
参考资料:
1.赵随意. 互联网已成主战场 主战场要上主力军[J]. 视听界, 2019(6):5.
2.陈建栋. 资本融合: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J]. 中国报业, 2015.
3.周劲.5个新姿势!2021年媒体这样逆风翻盘!刊载于“传媒融中对”微信公众号
电视频道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媒体参与城市大脑建设,这个活好干吗?挣钱吗?
周六招聘|央广网、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爱奇艺等【共11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