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龍屬

沼澤龍屬

沼泽龙属化石时期:马斯特里赫特阶,70–66 Ma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复原图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亚目: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演化支:

†禽龍類 Iguanodontia

演化支:

†橡树龙形态类 Dryomorpha

演化支:

†直拇指龍類 Ankylopollexia

演化支:

†硬棘龍類 Styracosterna

演化支:

†鴨嘴龍形類 Hadrosauriformes

总科:

†鴨嘴龍超科 Hadrosauroidea

演化支:

†鴨嘴龍形態類 Hadrosauromorpha

属:

†沼泽龙属 TelmatosaurusNopcsa, 1903

模式種

†特兰西瓦尼亚沼泽龙Telmatosaurus transylvanicusNopcsa, 1903

沼泽龙屬(學名:Telmatosaurus,意为“沼泽蜥蜴”)是基干鸭嘴龙形态类恐龙,生存于晚白垩世的罗马尼亚。

发现与命名[编辑]

晚白垩世的欧洲群岛

1895年,农民在特兰西瓦尼亚胡内雅德县(英语:Hunyad County)(今胡内多阿拉)瑟切莱庄园的森特彼得法瓦(今圣彼得鲁乡)附近发现一个恐龙颅骨,并将其送给领主的女儿伊洛娜·诺普乔(Ilona Nopcsa)。伊洛娜稍年长的哥哥法兰兹·诺普乔(Franz Nopcsa)男爵因此深受鼓舞,于是去维也纳大学学习古生物学,该地区当时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1]

1900年,诺普乔将该颅骨命名为特兰西瓦尼亚沼泽龙(Limnosaurus transsylvanicus)。属名称取自古希腊语λιμνή/limnè(沼泽),指该物种推测具有在沼泽栖息的习性;种名取自化石发现地特兰西瓦尼亚。[1]1903年,诺普乔发现该学名已被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1872年命名的一种鳄鱼(原Crocodilus ziphodon Marsh 1871,后更名为跑鳄)占用,因此将属名改为Telmatosaurus,其中telma在希腊语中仍意为“沼泽”。[2]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不知道诺普乔已将其更名,于是在1910年将其重新命名为赫卡忒龙(Hecatasaurus,得名自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赫卡忒),[3]现为沼泽龙的次异名。

正模标本BMNH B.3386

正模标本BMNH B.3386发现于哈采格盆地(英语:Haţeg Basin)圣彼得鲁组(英语:Sânpetru Formation)的一层中,地质年龄可追溯至大约6800万年前的马斯特里赫特阶,当时是哈采格岛或特兰西瓦尼亚岛(欧洲群岛的一座岛屿)的一部分,由一个带有下颌骨的颅骨组成。[1]

归入沼泽龙的鸭嘴龙科椎骨

1915年,诺普乔认为该物种实际上属于之前已经命名的一个属,即荷兰发现的正骨龙,并将其重新命名为特兰西瓦尼亚正股龙(Orthomerus transsylvanicus)。[4]当时欧洲发现的很多鸭嘴龙超科化石皆归入正骨龙。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发现正骨龙是个疑名,特兰西瓦尼亚沼泽龙因此从中独立出来。而在1984年,道氏正股龙(Orthomerus dolloi)甚至一度更名为道氏沼泽龙,尽管新名称因原名具有优先权而无效。之前发现于西班牙、法国和德国并归入正骨龙的鸭嘴龙超科材料现已归入沼泽龙,但因过于零散而无法确认身份,一些蛋化石也是如此。[5]

罗马尼亚的发现还包括四节颈椎、标本BMNH R3841、三个带有两根骶肋的骶骨(BMNH R4911)及单个椎骨和上颌骨。该地区发现的其它化石亦归入沼泽龙,包括一根肋骨及部分前肢和后肢,但后来发现可能与相同地层发现的查摩西斯龙遗骸有所混淆。部分材料在二战期间炸毁。曾被认为属于沼泽龙且含有蛋化石的巢穴后来证明属于另一种恐龙。[5]

描述[编辑]

沼泽龙可能后肢站立

沼泽龙是种中型两足植食动物,估计长5米(16英尺)、重0.5公噸(0.49長噸;0.55短噸),可以四足行走。[6]鉴于岛屿面积较小,食物供应有限,因此其矮小体型可能是岛屿侏儒化所致。[7]

颅骨长约40厘米(16英寸),背面狭窄且相当高​​。 正模标本顶部呈凹S形曲线并延伸至非常尖的鼻部;然而化石已被压扁,所以通常认为鼻部轮廓实际上更为圆润。牙齿又高又窄,约有4毫米(0.16英寸)宽。

沼泽龙可能的鉴别特征是:上颌骨有一较大且向后突出的外翼骨(Ectopterygoid bone)附着面和一个骨板;颧骨前部有一等腰三角形突起;脑腔fissura metotica后面部分较长,基翼突(Basipterygoid process)较大;基蝶骨侧面有一相对较长的粗糙突起作为前翼肌(Musculus protractor pterygoideus)附属物;有一条形状匀称的面神经(即腭大神经,Nervus palatinus major)通道,其亦作为大脑静脉的通道;下颌齿骨的牙齿延伸至下颌喙所在的前齿骨。

鉴于其分类不明,因此骨骼特征尚不清楚。

分类学[编辑]

普里托-马克斯和同事2021年的分支图如下:[8]

鴨嘴龍形態類 Hadrosauromorpha

黑亞瓦提龍 Jeyawati

原賴氏龍 Eolambia

始鴨嘴龍 Protohadros

譚氏龍屬 Tanius

巴克龍 Bactrosaurus

計氏龍 Gilmoreosaurus

冠長鼻龍 Lophorhothon

鴨頜龍 Penelopognathus

沼澤龍 Telmatosaurus

破碎龍 Claosaurus

戍衛龍 Fylax

特提斯鴨嘴龍 Tethyshadros

近鴨嘴龍 Plesiohadros

始糙齒龍 Eotrachodon

鴨嘴龍科 Hadrosauridae

古生物学[编辑]

古病理学[编辑]

面部畸形的幼龙

杜姆布拉瓦等人对一只幼年沼泽龙进行检查,发现下颚存在称作成釉细胞瘤(英语:Ameloblastoma)的大型非癌肿瘤,这是恐龙身上首次出现这种良性肿瘤。与发现之前一样,成釉细胞瘤仅见于现代哺乳类(包括人类)和爬行类。恐龙成釉细胞瘤的发现证明良性肿瘤的发展是种原始特征,而非仅仅是一种相对现代的疾病。[9]

这种肿瘤不太可能在恐龙发育的早期阶段造成任何严重疼痛,类似患有同种疾病的人类,但研究人员可从其大小判断该恐龙在成年之前就已死亡。由于保存下来的遗骸只有两个下颌骨,因此无法确定它的死因。研究人员还想知道成釉细胞瘤的存在是否会导致其死亡。从现代的例子中可知捕食者往往以群体中虚弱或受伤个体为捕猎目标。这只恐龙的肿瘤死亡时尚未完全发育,但可能间接造成其过早死亡。[9]

饮食[编辑]

沼泽龙以C3植物、灌木、草本植物、叶片和种子为食。[10][11]

参见[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沼澤龍屬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沼澤龍屬

鸭嘴龙类研究历史(英语:Timeline of hadrosaur research)

参考资料[编辑]

查论编鳥腳亞目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演化支:蜥形纲

總目: 恐龍總目

目: 鳥臀目

真爬行動物

參見 真爬行動物

主龍形下綱

參見 主龍形下綱

鳥臀目

參見 鳥臀目

鳥腳亞目

見下文↓

鳥腳亞目鳥腳亞目

布里安龙属

長眠龍屬

群聚龍屬

吉迪恩曼特爾龍屬?

帕克氏龍屬?

稜齒龍科?

稜齒龍屬

怀特奔龙属

薄板類?

阿納拜斯龍屬

阿特拉斯科普柯龍屬

洪奔龍屬

加利恩龍屬

加斯帕里尼龍屬

伊薩西奔龍屬

巨謎龍屬

嶺奔龍屬

莫羅龍屬?

南方棱齒龍屬?

快達龍屬

島嶼龍屬?

小頭龍屬

特立尼龍屬

韦瓦拉龙属?

原驼龙属

禽龍類

腱龍屬

近龙属?

凹齒龍形态類

福斯特龙属?

过渡龙属

木他龍屬?

腱龍屬?

凹齒龍科

馬氏齒龍屬

柵齒龍屬

入侵者龙属

凹齒龍屬

特兰西瓦尼亚龙属

查摩西斯龍屬

橡樹龍形類(英语:Dryomorpha)

庫姆納龍屬

西葡爪龙属

橡樹龍科

卡洛夫龍屬

橡树龙属

難捕龍屬

艾爾雷茲龍屬

東橡樹龍屬

稚龍屬?

康納龍屬

曠野龍屬

直拇指龍類

彎龍屬

龍爪龍屬

遗留龙属

歐文齒龍屬

里氏鸭龙属

硬棘龍類

重髂龍屬

巴彦淖尔龙属

殉难龙属

雪松山龍屬

庫姆納龍屬?

達科塔齒龍屬

福井龍屬

馬龍屬

高刺龍屬

巨禽龍屬

蘭州龍屬

沉龍屬

巨手龍屬

那派龍屬

峽谷龍屬

扁臀龍屬

船首龙属

眾神花園龍屬

猶他齒龍屬

呵叻龍屬

鴨嘴龍形類

薄氏龍屬

布赖斯通龙属

錦州龍屬

曼特爾龍屬

莫雷利亚齒龍屬

豪勇龍屬

禽龍科

禽龍屬

康普顿雷龙属

鴨嘴龍超科(見下文↓)

鴨嘴龍超科鴨嘴龍超科

高吻龍屬

勇士龍屬

喬伊爾齒龍屬

大同龙属

馬鬃龍屬

公婆泉龍屬

高志龍屬

鴨頜龍屬

原巴克龍屬

暹羅齒龍屬

詩琳通龍屬

敘五龍屬

左雲龍屬

波尔特利龙属

鴨嘴龍形態類

巴克龍屬

破碎龍屬

原賴氏龍屬

戍衛龍屬

計氏龍屬

戈壁鴨龍屬

古鴨龍屬

研頜龍屬

金塔龍屬

列弗尼斯龍屬

冠長鼻龍屬

南寧龍屬

南陽龍屬

近鴨嘴龍屬

始鴨嘴龍屬

雙廟龍屬

譚氏龍屬

沼澤龍屬

特提斯鴨龍屬

雲岡龍屬

張衡龍屬

鴨嘴龍科

鷹鼻龍屬

始糙齒龍屬

鴨嘴龍屬

拉潘帕龍屬

大和龍屬

女巫龙属

真鴨嘴龍類賴氏龍亞科

阿穆爾龍屬

鹹海龍屬

牙克煞龍屬

哈薩克賴氏龍屬

日本龍屬

艾瑞龍族

弱肩龍屬

異客龍屬

艾瑞龍屬

布拉西龍屬

似鴨龍屬

似凹齿龙属?

賴氏龍族

冠龍屬

亞冠龍屬

賴氏龍屬

巨保羅龍屬

扇冠大天鵝龍屬

黑龍江龍屬

帆額龍屬

副櫛龍族

疑冠龍屬

彎嚼龍屬?

卡戎龍屬

副櫛龍屬

符櫛龍屬

青島龍族

似凹齿龙属?

青島龍屬

櫛龍亞科

巴思钵氏龙属

短冠龍族

始無冠龍屬

短冠龍屬

慈母龍屬

飾面龍屬

原短冠龍屬

烏拉嘎龍屬

埃德蒙頓龍族

埃德蒙頓龍屬

神威龍屬

冥犬龍屬

昆杜爾龍屬

萊陽龍屬

山東龍屬

古植食龍屬?

分離龍族

阿納薩齊龍屬

波拿巴龍屬?

鉤鼻龍屬

鹜龙属

赤原龙属

分離龍屬

寬鼻龍屬

溪澗龍屬

鼻王龍屬

獨孤龍屬

南似鴨龍屬?

櫛龍族

奧氏櫛龍屬

波拿巴龍屬?

原櫛龍屬

栉龙属

相關條目痕跡化石

鈍指龍足跡(英语:Amblydactylus)

異樣龍足跡(英语:Anomoepus)

彎龍足跡

卡利爾足跡(英语:Caririchnium)

達科塔龍(英语:Dakotasaurus)

納瓦霍足跡(英语:Dinehichnus)

鴨嘴龍足跡(英语:Hadrosauropodus)

禽龍足跡

嘉蔭龍足跡(俄语:Jiayinosauropus)

Orcauichnites(英语:Orcauichnites)

鳥腳龍足跡(英语:Ornithopodichnites)

Shiraminesauropus(英语:Shiraminesauropus)

Sousaichnium(英语:Sousaichnium)

Staurichnium(英语:Staurichnium)

四足龍足跡(英语:Tetrapodosaurus)

溫頓足跡(英语:Wintonopus)

蛋化石

Guegoolithus(英语:Guegoolithus)

疑名

阿斯坦龍屬

柱齒龍

碎嘴龍屬?

雙芽龍屬

優尾龍屬?

泥隱龍屬

酋長龍屬

滿洲龍屬

小鴨嘴龍屬

正股龍屬

帆骨盆龍屬

呵叻龍屬

里氏鴨龍屬

史蒂芬龍屬(英语:Stephanosaurus)

強龍屬

牆骨龍屬

糙齒龍屬

其他條目

亞琛龍屬

阿爾哈拉路龍屬

鴨嘴龍類的食性與進食方式

稜齒龍科

埃德蒙頓龍木乃伊 AMNH 5060

埃德蒙頓龍木乃伊 S.M. R4036

南似鴨龍屬

分類單元識別碼

维基数据: Q133856

維基物種: Telmatosaurus

EoL: 4532082

GBIF: 4823288

IRMNG: 1199560

OTL: 4130073

PBDB: 64068

^ 1.0 1.1 1.2 Nopcsa, F. Dinosaurierreste aus Siebenbürgen (Schädel von Limnosaurus transsylvanicus nov. gen. et spec.). Denkschriften der Kaiserli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Mathematisch-Naturwissenschaftliche Classe. 1900, 68: 555–591.

^ Nopcsa, F. Telmatosaurus, new name for the dinosaur Limnosaurus. Geological Magazine. 1903, 10: 94–95.

^ Brown, B. The Cretaceous Ojo Alamo beds of New Mexico with description of the new dinosaur genus Kritosauru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10, 28 (24): 267–274.

^ Nopcsa, F. Die dinosaurier der Siebenbürgischen landesteile Ungarns. Mitteilungen aus dem Jahrbuche der Königlich-Ungarischen Geologischen Reichsanstalt. 1915, 23: 1–24.

^ 5.0 5.1 Dalla Vecchia, F. M. Telmatosaurus and the other hadrosaurids of the Cretaceous European Archipelago. An overview. Natura Nascosta. 2006, 32: 1–55.

^ David S. Weishampel; Dan Grigorescu; David B. Norman. The Dinosaurs of Transylvania. National Geographic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1991, 7 (2): 196–215.

^ Brian Switek. The Dwarf Dinosaurs of Haţeg Island. Smithsonian. May 7, 2010 [2014-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 Prieto-Márquez, Albert; Carrera Farias, Miguel. A new late-surviving early diverging Ibero-Armorican duck-billed dinosaur and the role of the Late Cretaceous European Archipelago in hadrosauroid biogeography.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21, 66 [2022-06-06]. doi:10.4202/app.00821.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1).

^ 9.0 9.1 Dumbravă, M.D.; Rothschild, B.M.; Weishampel, D.B.; Csiki-Sava, Z.; Andrei, R.A.; Acheson, K.A.; Codrea, V.A. A dinosaurian facial deformity and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ameloblastoma in the fossil record.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doi:10.1038/srep29271.

^ Grigorescu, D.; BojaV, A.-V.; Klaik, L. Preliminary data on dinosaurs habitat during the Upper Maastrichtian, Hateg Basin, Romania. IAEA-Cn. 2001, 80: 450–451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3).

^ Weishampel, David B.; Jianu, Coralia-Maria. Transylvanian Dinosaur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1: 189. ISBN 9781421403502.

相关阅读

最黑世界杯,韩国连克3强,12年后公开承认贿赂裁判
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

最黑世界杯,韩国连克3强,12年后公开承认贿赂裁判

⌚ 06-29 👁️ 6480
联想台式机怎么进入bios 联想台式电脑按什么键进bios设置
上班族副业优选:5 个利用业余时间就能做的赚钱方向(轻松上手 / 可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