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写贵族酒足饭饱后,穿着华丽的服饰,站在高楼上,指着门下的劳动人民嘲笑道:哈哈,真是难以置信,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穷)人?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贫富差距之大,更辛辣地讽刺了贵族有钱人,荒淫无度为富不仁的丑恶嘴脸。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北宋诗人张俞的《蚕妇》,一首课本诗。
一个养蚕为生的妇女,进城卖蚕丝的所见所感,开开心心去卖蚕,哭哭啼啼回家来,为什么?因为真正能穿得起丝绸衣服的人,不是辛勤劳动一辈子的养蚕人,而是那些不用干活,只需要享乐的贵族有钱人。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贵族(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穷人(劳动阶级)却衣不蔽体,短短20个字,通过对巨大的社会贫富差距的描写,既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更表达了对剥削阶级的不满。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
唐·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这是白居易组诗《秦中吟十首》,这整组诗,都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讽刺,特别是《轻肥》这一首。
你看这首诗,共16句,其中前14句都是在写富人的生活,他们飞扬跋扈,骑着高头大马,穿着代表着身份的服饰,互相攀比夸耀着去赴宴,宴会上,珍馐美味、美酒佳酿罗列成山,一顿饱食之后,神气愈发骄横跋扈。
极尽描写贵族的奢侈骄纵之态后,笔锋一转,仅用两句结尾,却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惊和和悲哀,因为在这些贵族沉迷于酒池肉林的时候,江南刚刚遭遇了一场大旱灾,老百姓苦不堪言,衢(qú)州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恐怖局面。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在贫富差距过大的古代社会,人自然而然被分为三六九等,上等人和下等人简直生活在两个世界,那些贵族“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岂止是贵族不敢相信,当我们读着这些诗的时候,不也会被诗中所描写的现状震惊吗?
这些诗,都通过强烈的对比,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既反应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对劳动人民的迫害,又真实反应了生活,不论在文学价值上,还是在历史价值上,都是难得的瑰宝。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